2021高考作文常考主题素材发表时间:2021-04-20 15:38 一、美德为主题 1.公而忘私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面对羞辱,敢于让,安于让;廉颇为国家大局出发,知耻后 勇,放下尊严,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一国平安,传为千年佳话。(《廉颇蔺柑如列传》) 魏征为国直谏,不计个人得失,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德聚义,君臣携手, 天下长治久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腹黄享“忍所私以行大义”,成为中华民族无私无 愧的佳话,值得永远承传。(《吕氏春秋·去私》) 2.孝母为先 李密婉拒皇上重用之命,坚守与祖母相依为命,情真意切,谱写了孝义的永恒篇章,成为 千秋效仿的典范。(李密《陈情表》) 3.诚信为本 季扎不欺己心;子罕不以玉为宝,而以不贫为宝(刘向《新序》二则)。 荀巨伯友情重于生命,庾公爱人胜于爱己,陈太丘自惭感悟与人交往守信重礼(《世说新 语》)。 国无信不强,人无信不立。 4.俭德之共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寡欲,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正道直行,谨身节用, 远罪丰家。孔子志于道而不以恶衣恶食为耻,季文子节俭相三君而美名扬,宋代宰相李沆、张 文节节俭而深得推崇。何曾日食万钱,遗害子孙,倾家荡产;石奢暴富,而自绝于东市。由俭 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古往今来无不皆然。(司马光《训俭示康》) 5.团结就是力量 母子三人在背负债务,衣食住行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母亲拼命打工,兄弟俩边读书边做 工,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也只能合着吃起一碗阳春面。那头碰头吃面的情景,便是日本民族精 诚团结、共渡危难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北海道面馆”2号桌便是 这种精神的见证,老板专为母子三人留着,其他顾客眷顾这里,仰慕的正是这种精神,一碗阳 春面的精神。(日本栗良平《一碗阳春面》) 6.反省 反省改革 改革使农民物质上有了较大改善,但精神上仍然贫乏,如崇拜权势,随遇而安等。改革的 路还很长。(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反省交往 习惯了以钱物交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时候,你是否能在精神上将其作为平等的朋友接受 呢?精神上的默契远比物质上的补偿重要得多。杨绛对老王的“不愧怍”教会我们如何与处境 不好的人交往,如何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老王》) 反省虚荣 追求脱离了自身实际,悲剧将不可避免。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值得 我们吸取教训。当悲剧来临,只有勇敢承担,用自己的艰辛付出,才能守住自尊。赔项链的路 瓦栽夫人表现出的重义、诚信、坚毅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莫泊桑《项链》) 反省战争 老妇人的疯畜疯语,侧显出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昭示着珍惜和平,杜绝战 争。(奥莱尔《在柏林》) 7.勇退(责任) 在权力的巅峰上,在百姓的拥戴中,为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为了让更有才能的人脱颖 而出,华盛顿毅然退位,将领袖与民众,伟大与平凡,历史与未来,完美地统一在瞬间,博得 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的光荣。(李辉《告别权力的瞬间》) 8.忧国 不施仁义必败,以德治国方兴。(《过秦论》) 为别人强势所劫,行贿苟安必败,团结抗争始胜。(苏询《六国论》) 秦爱纷奢而官焚人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更为可悲。杜牧以此劝诫晚唐统治者节财爱 民,不可重蹈秦王覆辙,表现出可贵的忧国之心,济世之责。(《阿房官赋》) 宠幸伶官逸豫必亡,忧劳兴国。(《伶官传序》) |